逆襲日本電視機后,創維又在汽車業搞“農民起義”
創業需要偏執狂。
(資料圖片)
來源丨創業邦(ID:ichuangyebang)
作者丨潘磊
編輯丨海腰
圖源丨創維汽車官網
“創業很像農民起義”。
黃宏生說,農民起義就是占地盤、囤武器、分豬肉——創業也差不多。
但在成為“彩電大王”多年之后,他又想去占新地盤,所以“創維”這個知名電視機牌子開始造電動車。
如果說造電視是第一次創業,搞商用車是第二次,那么把“創維”用于造乘用車,對于67歲的他來說算是第三次創業。
在他看來,智能家電和智能汽車一脈相承,后者屬于“帶輪子的家電”。
而且為了造車,他也醞釀了很多年。
“我造車屬于‘蓄謀已久’。”黃宏生說,2005年就覺得汽車是個大產業,必須搞起來,當時他做的是后視鏡這種汽車電子產品。
造后視鏡顯然和造車完全不同——他將和一幫從互聯網跨界來的“造車新勢力”爭市場——一個顯著區別是,在正式場合他還是西裝領帶,但新勢力卻更習慣于牛仔褲了。
張明敏作為創維曾經的代言人,他的《我的中國心》出現在了創維汽車“技術生態大會”上,而“蔚小理”的車主可能連張明敏是誰都不知道。
這種反差讓很多人不看好創維牌汽車——在這些人看來,創維和新勢力品牌站到一塊兒,看上去像是兩個時代撞在了一起。
但如果了解了黃宏生的普通兩天,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——早上3:40起床飛往銀川,參加幾百臺大巴車的交車儀式,然后馬不停蹄走訪當地經銷商,第二天早上5點不到又開始飛往武漢,再轉乘高鐵去九江拜訪客戶,結束后又連夜趕回南京。
事實上除了黃宏生,沒有幾個車企老板能維持這種工作狂般的工作節奏了。
這讓創維在市場上變成了一個危險的對手。
2022年,造車新手創維賣出了21916臺新車,同比增幅高達255.72%。
“出海”也搞得風生水起,去年往海外發運了3300多臺。
這還是在近乎“潛行”狀態下取得的業績——創維并沒有砸大錢去打廣告。
看上去這又是一場草根式的逆襲——在上世紀利用家電創業“風口”擊敗日本品牌后,黃宏生又打算在電動車領域繼續復制農民起義模式。
他為創維汽車用戶設定的用戶畫像是“創業者”,主打的賣點是健康,“創業者的壽命(相對于普通人)會平均減少10歲,如果開創維汽車會延長30歲”。
創維EV6
為8000萬創業者造車“創維汽車我們想了很久,(最終確定目標群體是)8000萬創業者”。
在3月初的“創維汽車技術生態大會”上,黃宏生解釋了“為誰造車”的問題。
他稱,創業者第一個痛點是焦慮、睡眠不足,常常猝死,“(可能)四五十歲就死了,因為壓力太大”。
創業壓力大到什么程度?
“形象地說,(類似于)跳傘跳下來后,要在降落到海面之前剛好遇上一架飛機,讓(創業者)可以在抵達海面之前滑翔而走,否則你就死了”。
黃宏生表示自己也是創業者,甚至“死過兩次”,所以對這個群體的痛點深有同感,“健康第一,其他都是0”。
基于此,創維汽車的核心產品力之一,聚焦于提供一個寬敞的車內空間,結合N95級別的空氣過濾技術,能讓用戶一躺就可以睡著的“健康”屬性。
這跟創維電視“不閃的才是健康的”的差異化定位有相像之處。
黃宏生坦陳,創維在健康(技術)方面很有經驗。“(上世紀)90年代創維電視賣不動,推出‘不閃的才是健康的’產品之后,受到用戶歡迎”。
他稱,所謂創新,就是做“擅長且有趣的事”。
“我經常在我的電動車里打盹、睡午覺。高血壓,腸胃病都好了”。他表示,感冒發燒以前每年兩三次,“但是自從開了創維汽車,一次發燒都沒有”。
根據創維汽車官網的信息,創維EV6車型有一個“全方位健康悅享座艙”,能夠通過“主動睡眠促進技術”改善亞健康狀態。
黃宏生稱,他要通過汽車這個“第三空間”,解決3億創維電視用戶的“深度睡眠”問題。
他還排除了打價格戰的可能性,并不急于一下子做10萬臺、100萬臺,也搞不了只賣3萬塊的車。“我們能力有限”。
“但我有創業者的痛苦經歷,我要讓所有創業者跟我一樣度過艱苦的歷程,熬過睡不著的時光”。
在更高維度上,他造車的原因在于不想錯過這波電動車浪潮。
在他看來,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年銷售將達到1億臺,2030年突破2億臺,2035年達到3億臺。
“這個行業空間巨大,問題在于誰能夠分享這個蛋糕,以及核心競爭力在哪里”。
具體到創維,他認為核心競爭力除了定位于健康之外,還在于技術上有沉淀(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軟件生態),以及服務C端用戶有經驗(有3億家庭用戶)。
除了“健康”打法外,創維在渠道鋪設方面也很接地氣,這也與大多數造車新勢力有所不同。
創維HT-i
下沉市場和“出海”在“創維汽車技術生態大會”上,黃宏生提到自己在入場前,和一個來自江蘇的“90后經銷商”聊天,了解到對方已經開了4個門店,賣了180多臺創維汽車。
這個經銷商是以找“經紀人”的形式賣車——這些經紀人主要來自退休人員、創業失敗者等——其中最厲害的一個經紀人,2個月賣了27臺車。
這是黃宏生希望看到的渠道效益。
他為創維汽車制定的渠道策略,就是代理制,尋找本地化的經銷商兼顧成本和效率。
“我們做這么多年C端銷售,發現直營店燒錢很可怕。”他稱,新勢力賣得很貴,卻一年虧150億,原因就是直營店吃掉了利潤。“我們(選擇)讓利給經銷商”。
曾在一家新能源車企擔任高管的行業人士證實了這種模式。
“在一些低線市場,人們買車還是習慣于彼此之間的熟人介紹,也可以稱之為經紀人模式”。
公開資料顯示,創維汽車去年累計入網經銷商370家,覆蓋全國超過180個城市。
這種打法類似于“農村包圍城市”。
相對于其他車企,創維汽車的另一個特點是“出海”做出了業績。
2022年,創維海外發運量占到了總銷量的15%。
負責海外市場的集團副總裁、創維汽車海外事業部副總裁黎明說,創維的海外認證做的好,“我們在中國新能源電動車企業中第一家拿到歐盟認證”。
另外,歐美和日韓車企在電動車規劃上稍微滯后,中國的產業鏈和產品適應性能滿足海外客戶需求,所以給中國汽車在出海賽道上創造了一個機會。
但他也強調,中國品牌現在還沒到品牌輸出階段,目前屬于產品輸出階段,“中國在燃油車市場上品牌知名度還比較低”。
基于此,創維跟渠道的合作很重要,而且選擇的合作伙伴在資源能力方面非常強。
“釣魚,我去有魚的地方釣魚;合作,我跟有錢人合作”。
在2023年,創維計劃打造5個銷量規模超過1000臺的海外市場。
入局造車,“學費”繳了10億1984年黃宏生去德國出差時,第一次體驗了“坐車”的感覺。
在那之前,盡管享受副廳級待遇(時任中國電子技術進出口總公司華南公司常務副總經理),但他上下班都是坐公交車。
那時的黃宏生,恐怕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造車。
但他的造車過程,也堪稱曲折。
從家電切入造車賽道之初,黃宏生造的并不是乘用車,而是兩輪車。
2009年,黃宏生花500萬元收購了重慶一家兩輪電動車廠,最后卻放棄了。
“兩輪車門檻低,像深圳華強北組裝的手機,另外稅收貢獻低,這次收購相當于(為造車)交了一筆學費”。
一年后,黃宏生成立開沃新能源,并于2011年初以5億元收購南京金龍客車60%控股權,拿到了造車入場券。
但真正切入造車賽道后,他才發現困難超乎想象。
收購虧損多年的南京金龍后,他發現這家企業仍在以一種難以阻止的趨勢虧損,而且連虧3年。
直到2014年國家開始給補貼,企業才算逐漸走上正軌。
這家商用車企業先從投資小的大巴切入,逐漸擴展到物流車、電動重卡、礦卡等——2019年做到了全國第二,僅次于比亞迪。
2017年開沃開始嘗試進入乘用車領域,拿到了資質,但又交了不菲的學費。
他先是引進央企出來的團隊設計產品,花了1個多億后無果而終,團隊也隨之解散。
后來他又從美國底特律引進團隊,想利用世界一線品牌的人才打開局面,但這些人才水土不服,再加上底特律團隊的理念已經落后于硅谷,這讓他押錯了寶,再次遭遇失敗。
2019年,開沃把乘用車品牌命名為“天美汽車”,但銷量未達預期。
直到2021年初他把“創維”這個牌子用于乘用車,才真正打開了市場。
目前創維汽車官網上有兩款車,分別是創維HT-i和創維EV6。
HT-i是一款混動SUV,純電續航為205公里,綜合續航達到了1267公里;EV6是一款純電動SUV,最長續航達到了620公里。
“作為一個‘家電佬’,汽車的外行,(造車)付出了巨額學費”,黃宏生說,自己為了造車,林林總總繳的各種“學費”不下10億元。
但從目前創維的汽車業務布局來看,這筆學費顯然很值。
創維HT-i
找對人,分好錢黃宏生說話非常接地氣,演講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口語化表達。
而且他很坦誠,有人問到在海外市場有沒有踩到坑,他直言踩過兩個坑,“損失幾千萬”。
甚至連想要移民加拿大這種對大多數企業家來說堪稱隱秘的事項,他也直言不諱。
他閑不下來。
在他看來,“躺平”就會生病,創業才能讓他身心愉悅。
他在深圳的一些企業家朋友,勸他“見好就收”,像他們一樣坐私人飛機全世界到處飛,但他沒想過“歸隱”,而是更習慣于“一個小時空閑時間都沒有”的狀態。
他對麻將、玩牌也了無興趣,用他自己的話形容,更像一個托缽前行的(創業)苦行僧。
對于一個1988年去香港創業,1992年就財務自由的人來說,這種狀態相當罕見。
事實上,只要與自己的項目有關,他的情緒都很高昂。
在“創維汽車技術生態大會”上結束了一個小時的演講后,他并沒有馬上離開,而是帶著人們去近距離體驗創維的車子。
很多人圍著他問各種技術、產品問題,他一一回答。
有人詢問是否可以添加微信,他也盡數答應。
還有人問他養生的秘訣,他說了兩點,一是在創維車里睡覺,二是喜歡喝紅酒。
另外,他幾乎每天都發一個朋友圈,涉及的內容多跟商業、創新、管理甚至是國家大事有關,且每一條都會帶上“心靈雞湯”這四個字。
在乘用車業務沒改名創維之前的“天美汽車”階段,他更是化身為一個“超級推銷員”,在自己能接觸的朋友中不厭其煩地推薦自己的車。
去各地面見政府要員,以及在公司大大小小的會議上,他都在不遺余力地介紹這款車。
當天美汽車遇到困難時,黃宏生甚至去北京學了王陽明的“心學”,希望得到一些啟發。
2021年他又帶領汽車團隊去了遵義,想要汲取精神力量,學習紅軍起死回生的奇跡。
這對其他車企的創始人來說并不多見。
對于資本,他也有自己的看法。
“(相對于)有的新勢力燒了幾百億,創維資本能力一般,不怎么會搞錢”。
他舉例稱,(上世紀)90年代認識了北京一個地產大佬,對方資本厲害、會圈錢,“我還是搞實體工業,每天不到6點鐘起床,做一臺家電賺不到50塊錢”。
“但后來我那個朋友爆雷了,1000億還不上。我生意小,但還活著,還有好奇心”。
對于制造業,他認為要把錢用在關鍵方面,“人家搞一次發布會,花8000萬,我搞一次這樣的會,只花100萬。我把這些錢省下來,用在刀刃上,投放到產品上,實現用戶價值”。
但在很多人看來,創維選擇在這個時候入局造車,仍然意味著巨大的風險。
黃宏生也承認,取代舊勢力不容易。
他稱,現在的燃油車,又便宜,質量又穩定。
“我有個朋友開燃油車上下班,每月油費不到1000塊,每年兩次保養,只花400塊,很省啦——所以有必要買一輛十幾萬的電動車嗎?”
但他也指出,自己搞工業的經歷表明,“只有偏執狂才是贏得突破。別人說不行,我就是要做好”。
他舉例表示,最初日本29寸松下電視機賣16000多元,那時國有企業職工的工資才35元——難道幾十年才能買一臺電視?
“(當時)我們做國產電視,就是要挑戰不可能。它賣16000,我賣6000,雖然利潤薄,但是卻和TCL這樣的兄弟們,徹底讓這些進口家電品牌離開中國”。
所以對于所謂的“風險”,他的看法是任何地方都有風險,“難道鎖在保險箱里就沒有風險了?”
至于時機,難道等到行業成熟了,“你再去分一杯羹?”
基于此,創維汽車品牌切換引發的爭議,在他看來“不過是往水中多扔了幾塊石頭而已”。
“(關于造車)我只專注于兩件事,找對人,分好錢。”黃宏生說。
他有一個“1333計劃”——投入100億,把創維汽車商乘兩用的生態搞起來;再投300億,把創維汽車做到全球TOP10,并鏈接資本市場,市值也做到3000億,然后再干30年,培養“杰出企業家團隊”。
沒人知道這個計劃能否實現,但從創業者角度出發,沒法對這個67歲的新晉造車者要求更多了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hnmd004
- 逆襲日本電視機后,創維又在汽車業搞“農民2023-03-24
- 2023佛山清明節有什么展覽活動?2023-03-24
- 小米:2024年上半年電動車正式量產目標不變2023-03-24
- 港股中國宏橋2022年凈利潤87.0億元,同比減2023-03-24
- 全球快資訊丨昆侖萬維:目前公司AIGC、人工2023-03-24
- 【全球時快訊】招商銀行:2022年實現凈利息2023-03-24
- SOHO中國去年營收17.75億元,同比增長1.9%_2023-03-24
- 熱頭條丨融資丨「馭勢科技」完成數億人民幣2023-03-24
- 祥源控股:三十余載砥礪前行,推動文旅融合2023-03-24
- “被裁員后,我終于能開始自己的事業了”|2023-03-24
- 李小萌個人資料簡介_李小萌個人資料介紹_天2023-03-24
- 世界新資訊:香港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合辦2023-03-24
- 播報:“ChatGPT之父”推虹膜掃描計劃驗證2023-03-24
- 簡訊:杭州:全市新增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.2023-03-24
- 全球觀天下!哈爾濱上調住房公積金租房提取2023-03-24
- 全球觀熱點:大北農:2月銷售收入當月合計2023-03-24
- 時訊:撞上鋰價腰斬 寧德帶火的鈉電池能如2023-03-24
- 鵬輝能源與科華數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3-03-24
- 金風科技的這項研究,可能讓我們預判風和光2023-03-24
- 撞上鋰價腰斬 寧德帶火的鈉電池能如期風起2023-03-24
- 微速訊:金風科技的這項研究,可能讓我們預2023-03-24
- 鵬輝能源與科華數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3-03-24
- 平臺訂單暴漲近300%,NOWWA挪瓦咖啡的外賣2023-03-24
- 強勢破圈,甜啦啦打造春日圣代大賞2023-03-24
- 今頭條!杜康:黃金1988看多已多,歐盤繼續2023-03-24
- 環球觀點:美團2022年營收2199.5億元人民幣2023-03-24
-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印發《深圳市住2023-03-24
- 募資60億!協鑫集成加碼TOPCon電池等項目2023-03-24
- 為方能源萬噸級鈉離子電芯及正極材料量產線2023-03-24
- 天天頭條:總投資達105億元!雙良三期50GW2023-03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