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和聯想智能設備總裁聊了聊PC、折疊手機和MR眼鏡 | 36氪專訪
聯想讓手機和電腦真正“卷”了起來。
雙擊電源鍵,手機屏幕朝縱向徐徐展開,幾秒鐘就從5英寸(15:9)擴展至6.5英寸大小(22:9)——這是2月底,聯想在MWC2023(世界移動通信大會)首次對外展示的卷軸屏手機。
不只是手機,聯想將這種定制的柔性屏與專利鉸鏈技術融合進了筆記本電腦,點擊按鈕后,12.7英寸傳統筆記本大小的原型機屏幕,便可全自動拉伸至8:9比例的15.3英寸。
【資料圖】
聯想卷軸屏筆記本電腦原型機;圖片由聯系官方提供
雖然這兩款產品目前還未大范圍量產,但原型機的面世,意味著聯想在卷軸產品上有著充足的技術儲備。不論是可彎曲的OLED面板、實現自動拉伸的電機、還是根據拉伸狀態自適應的軟件系統——在下一代移動智能產品的探索上,聯想不想掉隊。
疫情期間線上辦公爆發,聯想旗下PC、平板等產品出貨量劇增。2022年2月,聯想當時的財季數據顯示:其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完成破紀錄的營業額,達1126億元,年同比增長16%。
一年過去,疫情的影響在全球逐漸消弭,曾經劇增的出貨量也回歸理性,一個新的命題擺在聯想和所有硬件廠商面前:后疫情時代,如何平衡供需問題?
“你不是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了。”當36氪把這個問題擺在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Luca Rossi面前時,這位加入聯想八個年頭、掌管著聯想上億智能設備出貨量的高管笑著說道。
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Luca Rossi
聯想需要在量變中捕捉到質變的風向。疫情推動了遠程協作,從而促進了設備出貨量,這是量變;但當疫情過去,人們雖然回到辦公室,但移動化、智能化的辦公理念,已成為不少人的肌肉記憶,作為硬件廠商,也需要將這樣的行為模式考慮進產品設計中。
Luca Rossi給36氪舉了個例子:“疫情前,沒人關心PC的攝像頭,但在大家開始遠程協作后,攝像頭就成為一個重要配置,跟手機的攝像頭一樣重要了。”
不只是攝像頭,還有音頻、5G連接、屏幕顯示……消費者對這些要素的關注度空前上升,產品創新自然就被快速驅動,這也對硬件廠商的技術儲備與供應鏈提出更高要求。
如何兼顧便攜性與大屏幕體驗?是移動辦公場景下最難調和的矛盾之一。這也是聯想多年研發“折疊屏電腦”品類的原因。
除了前文提到的卷軸屏,早在2020年,聯想就發布過ThinkPad X1 Fold折疊屏幕筆記本計算機,實現全球首款產品化的全功能折疊屏筆記本電腦;2021年,聯想又在原先的產品形態中引入大尺寸的水滴型結構,使產品折痕更加輕微、便攜。
卷軸屏筆記本電腦原型機細節圖
產品創新帶來的更多價值,被消費者所認可。Luca Rossi給36氪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觀察:消費者購買個人電腦的客單價比疫情前更高,“終端用戶想要更高級的PC,他們想要更好的屏幕、外形、攝像頭,所以花的錢比以前更多。”
和PC市場相似,在手機品類的競賽中,Luca Rossi認為,產品創新依舊是致勝法寶,而折疊屏,則是聯想押注的重頭戲。
2019年,聯想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擁有專利采用水滴型折疊結構的折疊屏手機Moto Razr;2022年,聯想Moto Razr 2022折疊屏手機問世,其產品在鉸鏈和折疊技術上均有所升級;2023年,又在MWC 中首次亮相卷軸屏手機原型機。
“我認為聯想有機會成為折疊手機的領導者,可以繼續在中國獲取市場份額。”Luca Rossi對36氪表示。
目前聯想手機市場份額在拉美、北美分列第二、第三;在聯想集團公布的2022/23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,聯想旗下的智能手機業務已連續11個季度保持盈利。
不同于PC、手機的高度成熟,在談及MR(包括AR/VR在內的混合現實設備)頭戴式眼鏡時,Luca Rossi認為,MR設備的關注重點,還不在于幾百萬的出貨量,而是高附加值解決方案。
聯想正和摩托車品牌杜卡迪合作“遠程汽修廠”的AR方案,待項目完成——在美國的技術人員使用AR眼鏡對準車輛,意大利杜卡迪工廠的人員就能看到影像,從而支持技術人員遠程修復。
“聯想的產品種類是很豐富的,即使PC增長放緩,我們仍然能夠繼續擴大產品組合,持續擴大業務。”Luca Rossi對36氪談到。
以下是36氪與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Luca Rossi的對話實錄,經編輯后發布:
36氪:我看了卷軸屏的PC和手機,很驚艷。很長時間行業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產品了。您如何看待個人電腦和手機的創新速度?
Luca: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,一個是使用角度,另一個是技術的發展角度。
從使用角度來看,新冠疫情推動了遠程協作、混合工作等模式的高速增長,這有力地促進了PC在眾多領域的創新,特別是PC。
我認為PC領域的創新比手機更多,因為使用模式已經發生改變。現在人們都愿意在家里參加視頻會議,所以我們看到攝像頭、音頻、屏幕等領域都大大加快了創新。
舉個例子,新冠疫情之前,沒人關心PC攝像頭,但在疫情期間,我們都開始遠程協作辦公,因此攝像頭就成為一個重要配置,跟手機的攝像頭一樣重要了。
因此,混合工作模式加快了使用需求驅動的創新,這也與另一個角度有關,就是因技術成熟驅動的創新。5G正日益成熟,你提到的卷軸屏,可折疊屏等都有很大的創新,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,2016年TechWorld,聯想集團推出業界第一個真正可彎可折的柔性設備原型 CPlus和Folio。
這是一款可折疊PC,我們當時展示了圖片。大約一年半以前,我們推出了第一款X1折疊機,現在已經是第二代X1折疊機。這與我們的創新能力有關,也與各項技術變得更加成熟相關。一些創新是由使用需求驅動的,還有一些創新是由技術成熟度驅動的。
所以回到你的問題,新冠疫情期間,很多創新是由使用模式驅動,你提到的卷軸屏就是顯示技術成熟度的一個證明,但我們也意識到,卷軸屏產品還沒有迎來黃金時代,它還沒有完全成熟,需要時間。
但與此同時,可折疊技術正迎來黃金時期,它將擴展到個人電腦以及手機領域。聯想將繼續推動折疊屏技術的發展。這就是我所說的產品外形方面的創新。
總而言之,這是個人電腦創新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時期——外形創新、連接性(connectivity)創新、攝像頭創新。很多創新正在發生。聯想會繼續增加研發投資。實際上,我們正在努力使我們的研發投資翻一番。
36氪:您預計卷軸屏產品什么時候會量產發布?
Luca:我們沒有發布時間表,現在給出準確的時間表還為時過早,這還是一個概念機。但就像我們是第一家推出并向市場發布折疊屏手機的廠家,我們希望在卷軸屏產品上也能做到這樣。
36氪:你多次提到新冠疫情催生了遠程工作的需求,聯想的PC出貨量也一度飆升。進入后疫情時代,聯想如何處理供需平衡的問題?
Luca:我是這樣思考的。第一,我們樂觀地相信,從疫情前到疫情后,個人電腦在人們的生活中將占據更重要的位置。疫情前,有人認為手機將取代PC,但在疫情期間,遠程協作的爆炸式增長改變了這一看法,現在每個人都需要一臺PC。
遠程協作帶來了很多變化。因此在后疫情時代,我們相信市場將比疫情前出現結構性增長。具體有多大增長空間仍有待觀察,但市場肯定會比疫情前更大。因為PC的使用模式在人們的數字生活中變得更為重要,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也是如此。
36氪:您有什么具體的觀察和數據嗎?
Luca:人們想知道為什么今年PC出貨量在下降。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正在消化2021年已經超額出貨的渠道庫存——2021年,受嚴重短缺的刺激,行業出貨量超過了實際需求,就出現了一波出貨高峰。2022年,所有渠道分銷商、零售商都在消化庫存,所以他們的采購量少于銷售量。
我們正在用另一個指標跟蹤需求變化,就是有多少終端用戶首次激活PC。這個指標更重要,即使在2022年,這個數字也比疫情前出現結構性增長,現在激活的數量也多于2019年或2018年。我們每周都在監測這個趨勢。
我們看到,現在的產品需求比新冠疫情高峰期要少,但比新冠疫情前更大。因此,我們預期2023年下半年,消化前期庫存的情況依然存在。但來自最終用戶的基本需求仍將比疫情前更大。
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,個人電腦的平均價格比新冠疫情前要高。為什么呢?因為終端用戶想要更高級的PC。他們想要更好的屏幕、外形、攝像頭,所以花的錢比以前更多。
36氪:咱們聊聊手機和AR/VR。楊元慶在聯想財報會上說過,聯想非常重視非PC業務的增長,包括手機以及AR和VR;但在我們看來,手機市場幾乎到了天花板,AR/VR則沒有完全開拓,您如何看待這兩類產品未來的市場表現?
Luca:就手機而言,這是個巨大的市場,市場規模高達12億臺,雖然規模有所縮小,但現階段與個人電腦市場類似,手機也有類似的消化庫存跡象。
我們認為,未來一兩個季度后,手機市場也將反彈,反彈并不意味著有兩位數增長,而是恢復到合理的一位數增長。
聯想的智能手機業務主要通過摩托羅拉品牌運作,我們在拉丁美洲很強大,在北美也很強,但我們在亞洲、中國、歐洲、中東和非洲手機市場份額相對較小,我認為聯想在智能手機業務上仍存在巨大的機會。
至于AR/VR,我認為這跟元宇宙的話題很相似。人們談到元宇宙時,說它意味著很多東西,但它太大、太廣泛了。因此我們聚焦的是AR/VR的商用機會。
在許多領域和行業,AR/VR實際上不是一個設備,而是解決方案。比如,有硬件堆棧,軟件堆棧,還有服務堆棧。把它們結合在一起,就可以使用新的工具優化現有流程并創造價值。
設想一下,有多少行業有類似的需求,通過技術增強人的智能,就可以創造更好、更有效或更快的流程。由于5G的低延遲性,AR和VR在醫療方面會有很多應用,工業領域也會有很多應用。這是聯想正在發力的地方。
但我認為,MR設備在消費領域還沒有成熟,仍會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,但在商業和工業領域,與5G相結合將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機會。聯想有很多非PC業務,比如手機、AR/VR、移動顯示屏、平板電腦等,產品種類是很豐富的,即使PC業務增長放緩,我們仍然能夠繼續擴大產品組合,增加收入。
36氪:很多人認為AR/VR設備將變成下一代手機,您怎么看?
Luca:從商業的角度看,AR/VR對聯想來說會更重要,這一點毋庸置疑的。雖然現在來看這類產品的出貨量還不是很大,但我們關注的不是幾百萬的出貨量,而是它的高附加值解決方案。
至于AR/VR是否會成為下一代手機,我想我們必須看到,這種猜測要變成現實,還需要5到10年時間。
36氪:為什么還需要這么久?
Luca:這項技術暫時還不夠成熟。在我看來,一款產品要能夠取代手機,背后的技術要能承載手機的功能。但現在我們還處在想象的階段
現在還沒有將5G、電池和計算能力成熟地整合在一起的技術,至少還需要3-5年。這個過程需要時間,它需要成熟的5G基礎設施,要能實現5G模塊小型化。
36氪:你如何看待中國消費者對手機需求的變化?你認為聯想手機在國內市場還有大的機會嗎?
Luca:中國的消費者非常推崇技術。他們喜歡新的手機,新的技術;但中國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,我認為聯想在中國取勝的關鍵是創新。折疊手機是我們吸引中國消費者注意力的創新點之一。
我們也有一些能夠實現增長的重點市場。舉例來說,目前我們在拉丁美洲市場份額排名第二,大約25%。在北美市場,我們僅次于蘋果和三星,是第三大手機廠商。現在我們開始慢慢在歐洲和亞洲進行投入。
我們還在一些國家展開試點,比如意大利,試點的結果很有意思。在兩年時間里,我們占據了意大利8%-9%的市場份額。現在我們正把試點方法推廣到更多國家。
36氪:聯想手機的消費者畫像是怎樣的?
Luca:我們有兩個重要和有優勢的領域,第一是中端市場,這也規模較大的主流市場,這個梯隊里聯想的產品質量很好,價格也有競爭力;我們還有高端市場,就是折疊手機,你可以將聯想的戰略理解成:我們希望通過MOTO G和MOTO Edge兩個子品牌進入主流市場,同時利用折疊手機搶占高端市場。
36氪:你認為不同廠商的折疊手機產品,未來會產生差異嗎?
Luca:我們持續創新的目標是先把產品做出來,但產品也必須對終端用戶有意義。如果做出的創新沒有用,那它就不會成功,不會有人受益。
所以我們會繼續測試新的機型。我相信競爭對手也在做同樣的工作,最終這會是一場競賽,就看誰的產品有更好的創新與性能。
每個公司做的事情都不一樣,現在我不確定會不會出現新的折疊手機形態,但我猜想應該會,而且機身厚度、重量、性能、電池壽命等等還有提升的空間。我認為未來3到5年里你會看到折疊產品的創新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hnmd004
- 我們和聯想智能設備總裁聊了聊PC、折疊手機2023-04-04
- 日賺9.9億的工商銀行,負債率超恒大 當前2023-04-04
- 別擔心AI蠶食你的工作,AI蠶食掉的也許是軟2023-04-04
- 濰柴動力:公司國外收入主要由控股子公司德2023-04-04
- 雙良節能:簽訂48.02億元單晶硅片銷售合同2023-04-04
- 每日頭條!云南:按全容量并網時間調整光伏2023-04-04
- 全球新消息丨云南:按全容量并網時間調整光2023-04-04
- 雙良節能:簽訂48.02億元單晶硅片銷售合同_2023-04-04
- 大唐南澳勒門Ⅰ海上風電項目累積發電量突破2023-04-04
- 儲能材料和電力裝備蓄勢 湖南新能源產業動2023-04-04
- 擬貸款22億生產儲能電池 黑芝麻執著跨界新2023-04-04
- 林伯強:中國需要防范全球能源供應穩定性下2023-04-04
- 血糖竟然能發電!這種技術有多厲害?-全球2023-04-04
- 天天觀察:我國單機容量最大山地風電項目全2023-04-04
- 【天天新要聞】國金證券:未來1-2年或呈現22023-04-04
- 微資訊!兩市融資余額增加99.38億元2023-04-04
- 人民日報: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2023-04-04
- 今日視點:北京:全市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2023-04-04
- 最資訊丨五年生存率10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,2023-04-04
- 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容易起火燃燒?院士公布數2023-04-04
- 抖音力捧商品卡,商家如何抓住流量?-當前2023-04-04
- 【時快訊】想要買對HiFi耳機不是一件易事2023-04-04
- 電競俱樂部不賺錢,但產業鏈上遍地是黃金_2023-04-04
- 當前快訊:3天2板深科技:股票交易異常,2022023-04-04
- 央行調查報告顯示:傾向“更多消費”居民占2023-04-04
- 6家上市農商行年報出爐凈利潤增速亮眼-天天2023-04-04
- 同方知網:參與制定知識圖譜領域首項國家標2023-04-04
- 世界新動態:馬斯克將Twitter圖標換成柴犬2023-04-04
- 經濟日報:蛋價走高不是產蛋雞不足,主要原2023-04-04
- 馬提尼克島真的可以長高嗎?馬提尼克島有什2023-04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