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個買菜平臺,輸給了菜市場
疫情過去后,線上買菜不再是一種“剛需”了,生鮮電商還能持續盈利嗎?
編者按: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周刊(ID:new-weekly),作者:阿瑞,編輯:晏非,創業邦經授權發布。
叮咚買菜,一退再退。
(資料圖)
幾天前,社交媒體上部分消費者之間傳起了“叮咚買菜將撤離川渝”“正在打折清倉”的消息。5月22日,叮咚買菜宣布基于降本增效的考慮,將于29日暫停成都、重慶兩地的業務。
在此之前,叮咚買菜一年內已經相繼撤出珠海、天津、廈門等10個城市,目前僅剩26座駐場城市,規模相比2021年的峰值37座城市縮水近30%。
此次撤退來得突然。據多家當地媒體報道,本次關停涉及100多個站點、1000多名員工,內部員工也是近期才收到通知,尚未確定賠償方案。
圖/叮咚買菜服務調整公告截圖
而2022年第四季度,叮咚買菜剛剛實現盈利,單季度凈利潤4988萬元,成為業內第一家真正實現全面盈利的生鮮電商企業。另一邊,同樣實現盈利的盒馬近日官宣上市計劃,更是讓生鮮電商行業看起來未來可期。
但叮咚買菜在川渝地區的匆忙撤退,又明示了行業的不確定性。官宣當日,叮咚買菜股價下跌7.07%,對比剛上市時每股股價23.5美元,如今叮咚買菜每股只有2.8美元。似乎投資者們還在觀望:當疫情導致的“全民下廚”時代結束,生鮮電商究竟還有多少商機?
前置倉模式盈利了?幾年前,生鮮賽道還是資本眼中的“香餑餑”。2014—2020年,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都獲得超10輪融資,其中不乏中金資本、紅杉中國等知名投資機構。阿里、美團、拼多多等互聯網大廠看中了其中的流量,也紛紛入局,搶奪市場。
如今,“生鮮電商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”卻成了眾所周知的事實。行業內各家公司競爭得“你死我活”,但大部分都是“賣得越多,虧得越多”。
生鮮生意,不好做。
就以每日優鮮為例,2019年—2021年三年間,其營收分別為60億元、61.3億元、69.52億元,但凈虧損卻是29.02億元、16.49億元和38.49億元。
2022年,每日優鮮因股價持續低于1美元而多次收到退市警告,市值跌去99%,黯然退場。它所開創的前置倉模式,也受到了更多質疑。
前置倉一度是生鮮電商最被看好的模式。生鮮保質期短,為了更快送達訂單,平臺在社區5公里范圍內自建倉庫,根據銷售數據提前在前置倉備好貨品,即時配送。但投資者最終發現了這一模式的致命缺陷:成本過高。“極致的服務下賣的卻是毛利極低的蔬菜瓜果,堪比用復興號拉煤。”生鮮的存儲條件十分苛刻。
盒馬也嘗試過前置倉,但盒馬小站僅運營一年就被放棄。其CEO侯毅更是斷言,前置倉除了配送快沒有任何優點,“是不可能盈利的”。
而仍然堅守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實現盈利,似乎又為這一模式正了名。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,叮咚買菜盈利靠的并不是前置倉的優勢。
由于生鮮產品毛利率低,叮咚買菜力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,盯上了預制菜。
生鮮農產品的毛利率一般在10%—15%之間,而預制菜的毛利率卻能達到20%以上。例如叮咚買菜2021年4月推出的自有品牌“拳擊蝦”,主打小龍蝦半成品菜,券前毛利率就有33.8%。
半成品小龍蝦受到消費者追捧。
2022年,叮咚買菜主要自有品牌預制菜銷量同比增長超2倍,雖然只占總銷售額的11.5%,但明顯拉動了公司整體的毛利率,使之達到了歷史最高點32.88%,同比增長5.18%。
但這遠遠不夠,叮咚買菜還在想方設法地“降本增效”。
2021年8月,叮咚買菜進行戰略調整,從“規模優先,兼顧效率”改為“效率優先,兼顧規模”,此后連續停止10余個城市的服務,放棄了效益不高的市場。
效率優先,意味著成本中占比最高的履約費用需要持續優化。履約費用即為了履行訂單而付出的成本,2021年及以前,叮咚買菜的履約費用率一度超35%,2022年則為25.25%,2023年一季度更是下降至23.9%。
叮咚買菜的履約費用降低,一方面來源于關閉部分前置倉后租金、水電費及人力成本的整體下降,另一方面來源于騎手的配送效率提升。CEO梁昌霖在2022年四季度財報分析會上稱:“在一年半的時間內,我們一線配送人效提升25%以上,一線倉內人效提升40%以上。”
叮咚買菜騎手。
而配送效率提升,說白了就是騎手數量更少、每位騎手配送的單子更多了。據多家媒體報道,截至2022年10月,叮咚買菜單個站點的騎手數量從之前的十多名減為七八名。就以2021年四季度的上海地區為例,騎手日均交付訂單量為89.5單,高于整體平均數74.8單,是叮咚買菜在當地盈利的關鍵。
并且,叮咚買菜還持續縮減營銷費用。2022年四季度,叮咚只花了9100萬元用于打廣告,相比2021年同期驟降74.5%,而今年一季度營銷費用則為8750萬元。對此,官方解釋為因品牌形象建立,獲客成本下降。但也不難推斷出,推廣費用減少意味著擴大用戶規模的優先級降低了。
也就是說,叮咚買菜連續兩季度的盈利,主要是靠“省”出來的。
然而,居高不下的成本,最終還是反映到了產品的價格上。川渝消費者得知叮咚買菜退出的消息后,有人為之惋惜:“舍不得,品質和配送速度都不錯,疫情期間全靠它度過。”但更多的評價是它家產品太貴。多位用戶表示:“我都是打折才買,正價從來不買,沒想到把它拖垮了。”“我看到這個消息馬上打開叮咚,發現都要歇業了,它還是沒有樸樸超市便宜。”
近年來,國內生鮮電商投融資規模的變化。(圖/艾媒咨詢)
叮咚買菜的扭虧為盈并沒有令投資者迅速重燃熱情,當它撤出川渝的消息傳出,人們關注的重點仍然是它過去四年共計虧損123億元。前置倉模式的可行性仍待證實,新的挑戰又出現了:疫情過去后,線上買菜不再是一種“剛需”了,生鮮電商即使盈利了,還能持續盈利嗎?
生鮮電商的對手,究竟是誰?生鮮電商被稱為中國電商領域“最后一片藍海”。從2016年到2022年,國內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由623億元“狂飆”至3637.5億元,足足增加了近5倍。
但這個賽道內卷嚴重。2016年,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,國內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,95%都處于虧損狀態。天眼查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一季度,規模以上生鮮電商平臺存活率僅在20%左右。
隨著生活水平提高,人們對生鮮品質的要求也更高了。
前置倉模式下,吉及鮮、呆蘿卜、每日優鮮均已陷入資不抵債的窘境。相比之下,樸樸超市對于擴張更為謹慎,成立7年僅入駐7座城市,但截至2022年11月也只有七成門店盈利。
低成本的社區團購模式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。2022年,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,以及社區團購頭部玩家十薈團、興盛優選紛紛爆雷,美團優選退出了西北四省以及北京市場。
盒馬則一直在探索。成立至今,盒馬先后推出盒馬鮮生、盒馬X會員店、盒馬鄰里、生鮮奧萊、盒馬F2、盒馬菜場等不下于十種商業業態,但其中一半都已經退場。
高損耗率是生鮮行業永恒的難題。從進貨到分揀再到配送,每一個步驟都可能發生產品的腐爛或損壞。而低毛利則使得一切降低損耗的嘗試都顯得成本過高。
農產品總有自然損耗。
因此,求生求變的生鮮電商企業,都開始發力預制菜。2022年美團正式上線預制菜專區,今年,京東也發布了“預制菜計劃”。根據叮咚買菜高管的公開發言,叮咚買菜正在向“食品電商”轉型,目前已有18個預制菜自有品牌。盒馬于5月9日發起預制菜生態聯盟,還表示今年10月將開以預制菜為核心的門店。
看起來,生鮮賽道只是換了一批玩家、換了一些玩法繼續內卷。但不可忽視的是,生鮮電商的對手,或許并不只有同行。
今年一季度,叮咚買菜App總成交額下滑,財報給出的解釋是疫情之后消費者不再普遍居家,需求有所下降。其實這也是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面臨的問題。
成都的夭夭告訴新周刊,去年因疫情封控期間,她家線上買菜比較多,也在陽臺花盆里種些菜,但今年就很少線上買菜了。“小區附近有農貿市場,很多爺爺奶奶賣自家種的菜,又便宜又新鮮。”
汪曾祺寫逛菜市場:“看看生雞活鴨、新鮮水靈的瓜菜、彤紅的辣椒,熱熱鬧鬧,挨挨擠擠,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。”
像她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。近來,不少年輕人愛上了逛超市或菜市場,既省錢又解壓。有網友表示:“在充滿煙火氣的場域看著琳瑯滿目的蔬菜瓜果,會很容易勾起購物欲,也不會花太多錢。”
夭夭用過幾個不同的生鮮購物App,但覺得品質不太穩定,價格也較高。如果從菜市場買菜、在家做飯,一天伙食費只要20多塊錢,還能葷素搭配。正如有人調侃的一樣:“自從去菜市場買菜,我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一半。”
何況,如今堂食、外賣的選擇繁多,工作忙碌的白領們并不像疫情期間那樣經常做飯,更減少了對買菜App的需求。對懶人而言,買預制菜再自己加熱,可能還不如吃用料理包做好的外賣便捷。
自己動手做飯,對很多人來說費時費力。
廣州的阿芙就是這樣的懶人。去年因疫情封控的一個月內,她在各種生鮮App下單了超過1000元的產品,但解封后,她很少下廚,當初買的預制菜還凍在冰箱里。“有時也想自己做飯,但一下班就感覺很累,還是叫外賣吧。”
生鮮電商真正的用戶,還是以相對有錢有閑的年輕白領為主。有網友稱:“有次心血來潮去菜市場,離開了買菜App,我竟然變成了蔬菜‘文盲’,好多菜都不認識了,手足無措的我沒逛多久就灰溜溜地跑了。”還有人總結,一些菜市場商家會“看人下菜碟”,只要看你穿得像白領,就會把價格報得更高。不想被坑的消費者寧可買得貴些,也要選擇出品優質的買菜App。
相比菜市場,一些年輕人更喜歡明碼標價的超市。
叮咚買菜退出川渝后,有消費者遺憾地評論:“只能說川渝有時間做飯的年輕打工人群體還是少了,撐不起叮咚的業務。”
說到底,生鮮電商力圖在餐飲外賣與農貿市場、超市之間切割出一片市場,但這塊“蛋糕”可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到手。
2023年,生鮮電商企業有的扭虧為盈,有的戰略收縮,有的大膽擴張,行業加速迎來洗牌。而誰能活下去、怎樣活下去,仍然沒人能看得清楚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hnmd004
- 又一個買菜平臺,輸給了菜市場2023-05-29
- 戰勝中國隊創58年記錄!日本天才激動大哭,2023-05-29
- 當前熱文: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于202023-05-29
- 湖北宜昌加快建設高鐵北站產業園-環球新要2023-05-29
- 登上多平臺TOP榜單,將近20歲的「高梵」要2023-05-29
- 幼兒手工小制作圖片步驟(幼兒手工小制作圖2023-05-29
- 溫州一獨生女雙親去世后冒出22個遺產繼承者2023-05-29
- 即時焦點: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亮相2023-05-29
- 世界熱訊:凱迪“LIKE”長沙,三新車全國上市2023-05-29
- 《死亡島》漢化閃退怎么辦 漢化補丁閃退解2023-05-29
- 全球短訊!據稱摩托羅拉 Razr 40 出現在2023-05-29
- 環球觀察:融創與綠城達成天津全運村項目股2023-05-29
- 簡訊:百斯杰生物獲得2.5億人民幣戰略投資2023-05-29
- 萬達商業2023年到期美元債漲幅勢創紀錄2023-05-29
- 萬達商業2024年到期美元債勢創6個月最大漲幅2023-05-29
- 焦點速訊:眾行致遠 | 華為智能光伏攜手2023-05-29
- 綠地能源計劃在上海、北部灣等沿海地區搭建2023-05-29
- 廣匯能源回應近期股價下跌:從掌握信息主要2023-05-29
- 俄鐵公司計劃建俄羅斯首條高鐵,目標2027年2023-05-29
- 芯片概念港股走強宏光半導體漲26%,英偉達2023-05-29
- 中國載人航天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_焦點2023-05-29
- 安徽蕪湖發布公積金新政,最高可貸70萬元 2023-05-29
- SNEC光儲氫產業聯盟暨光儲氫產業鏈協同創新2023-05-29
- 攜手亞太,共贏未來 | 2023華為亞太綠色2023-05-29
- 華為楊友桂:把握低碳機遇,共贏綠色未來2023-05-29
- 雙雙上榜!華為“南貴北烏”兩大數據中心再2023-05-29
- 炒股止盈和止損設多少比較合理?期貨止損止2023-05-29
- 怎么看新股是否快要破板了?中簽新股破發幾2023-05-29
- 重慶農村戶口養老保險怎么交?養老保險要交2023-05-29
- 東部決賽:凱爾特人大比分追平熱火的原因,2023-05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