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要聞:谷歌眼鏡,正式宣告死亡
來 源:雷科技數碼3C組
編 輯:一位天明
排 版:LIN
(資料圖)
雖然消費數碼行業(yè)喜歡用「愛與和平」來包裝自己,但消費數碼產品的廝殺其實異常殘酷和不公:有些產品在被證實存在之前就已經掀起了軒然大波——比如Apple的VR/AR/MR設備,而有些產品在被品牌「判死刑」之前就已經被大眾遺忘——比如今天要說的Google Glass。
2023年3月15日,Google于Google Glass產品頁面刊登告示稱:
感謝您過去十多年的創(chuàng)新和陪伴,自2023年3月15日起,我們將不再銷售Glass Enterprise Edition(Google Glass企業(yè)版,下文簡稱為Glass企業(yè)版)。在2023年9月15日之前,我們將繼續(xù)為Glass企業(yè)版提供技術支持。
來源:網絡
沒錯,Glass企業(yè)版又要死了。為什么要說又?因為早在2015年,Google Glass項目就已經死過一次了,只不過在Google在2017和2022年又被Google反復「穢土轉生」而已。不過從近年來Google對這種花錢不討好的項目的態(tài)度來看,Google Glass這起怕是真的要「入土為安」了:
盡管你生前并不是一副合格的眼鏡,甚至不一定有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鏡片,但你在推動AR眼鏡發(fā)展的進程中依舊做了不可磨滅貢獻。我們不會想念你,但現在你終于可以和另外兩百個被Google關閉的項目一起安度余生了。永別了,Google Glass。
除非未來Google又一次把你拉起來打復活賽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既然Google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第一代Google Glass(當時還叫Google Project Glass),那按照常理,Google在AR和MR領域應該積累了大量的經驗,而這樣的產品在MR概念「風生水起」的2023年應該非常吃香才對,為什么Google還得要對Google Glass下手呢?
來源:google
圖片來源:Google
原因其實很簡單,Google Glass根本就不是現代意義的AR設備。
由于Google Glass這個東西過于冷門,別說親自體驗了,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產品長什么樣。所以在解釋為什么「壽終正寢」是Google Glass最好的結局之前,不如我們先回到2012年,看看當時的Google Glass是如何意氣風發(fā)的。
「高」開低走的Google Glass
2012年7月,谷歌在Google I/O上「唐突」地插入了一段直播畫面:幾名翼裝跳傘運動員在舊金山上空準備跳傘。不過這個直播畫面抖動非常嚴重,看起來并不像由專業(yè)運動相機拍攝的。機艙門拉開,運動員依次躍入舊金山4000英尺的高空,在一系列花里胡哨的特技表演后,運動員們降落在一座建筑物附近,我們跟隨畫面視角騎上了自行車、穿過一個走廊、推開一扇門……然后就來到了Google I/O的會議室現場。
來源:google
圖片來源:Google
沒錯,這場協(xié)調了舊金山市場辦公室、警察與消防部門、NASA實驗室和FAA聯(lián)邦航空管理局的「空中直播」,由運動員佩戴的Google Glass拍攝直播。
高,實在是高,創(chuàng)意、效果和海拔三個維度都高。
憑借這一套足以列入數碼產品發(fā)布會發(fā)展史的精彩操作,Google用最短的時間和最直接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Google Glass的功能,同時也贏得了在場觀眾的掌聲。而Google Glass這個兩邊鏡腿「發(fā)育不均衡」,甚至沒有傳統(tǒng)眼鏡鏡片的「眼鏡」形象,也伴隨著這次跳傘活動被全世界科技愛好者銘記。
就像Google Glass沒有給「Glass」一詞用復數形式一樣,當時的Google Glass只有一個鏡片——一個小小的,固定在原本右眼鏡片右上角的一個小玻璃「柱」,這個經過特殊設計的透鏡可以反射右側鏡腿中的屏幕所顯示的內容。
來源:google
圖片來源:Google
簡單來說,Google Glass就是一個固定在用戶眼前的、面積特別小的HUD。雖然Google也推出了光學鏡框版本的Google Glass,允許用戶為Google Glass配置適合自己度數的鏡片,但由于Google Glass顯示的內容只出現在那個特別小的鏡片中,這也導致Google Glass并不能算作符合現代定義的AR眼鏡,只能說是一個光學頭戴顯示器(OHMD)。
來源:google
圖片來源:Google
2013年,Google開始有條件地以1500美元的價格為開發(fā)者和「極端Google粉絲」提供Google Glass,盡管開發(fā)者都表示這玩意擁有「近乎無限」的潛能,但受到當時顯示、音頻以及電池技術的限制,即使Google Glass運行的是開放的Android系統(tǒng),為Google Glass開發(fā)、適配、優(yōu)化的App依舊不見蹤影。
一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購買機會和1500美元的高昂售價,一邊是近乎雞肋的內置App和不盡如人意的顯示效果,很快大家就找到了Google Glass的真正用處:戴著自拍來彰顯自己的科技氣息。如果大家對當時的科技數碼圈有印象,應該在不少「科技愛好者」的頭像圖片中見到過借來拍照的Google Glass。
也因為相同的原因,Google在短短一年后就終止了對一般開發(fā)者與用戶的Google Glass項目。不過對于那些能承擔得起使用Google Glass成本的大型企業(yè),Google也給他們留了一條名為「共同開發(fā)」、寫作「拉上賊船」的路:2017年,Google Glass企業(yè)版發(fā)布,首批客戶包括多個知名美國企業(yè),比如波音、通用航空。
但很可惜,比Google Glass更便宜、更好用、更通用的HTC Vive,在2016年就以799美元的售價全球發(fā)售了。
Google Glass為什么行不通?
跟劃時代的HTC Vive相比,Google Glass除了不需要插著線使用外,幾乎處處都是短板。這其實也可以理解,畢竟從2012年到2023年,每一代google Glass都沒能脫離谷歌在2012年定下的框架:一個眼鏡、一個攝像頭和一個獨立的顯示模組。
由于2012年的技術限制,Google Glass在一開始并沒有按照一個獨立設備來設計。與其說它是一個佩戴在頭上的智能手機,倒不如說他更像一個掛在用戶眼前的透明屏幕智能手表:你可以用它來看天氣、看導航信息,甚至完成接電話這種簡單的交互——Google Glass在右側鏡腿處加入了一個觸控板,可以支持一些簡單的點擊和滑動交互。
但如果你想設置到某個地方的導航、或者看完后回復郵件,很遺憾,還是得套智能手機。而這一套產品邏輯居然一路延續(xù)到了2023年。在這個VR一體機橫行,連智能手表都講究獨立運行的大環(huán)境下,Google Glass居然還在堅持著十年前定下的產品架構,屬實是與時代脫節(jié)了。
過于復古的產品理念讓Google Glass與時代脫節(jié),而對OHMD路線的堅持也讓Google Glass在無法乘著AR的風口快速前進。但真正為Google Glass宣告死刑的,其實還是Google心心念念的企業(yè)服務。
從表面看,Google終止Google Glass項目是因為大環(huán)境不好,像「X部門」(Google X實驗室經Alphabet結構重整后的名字)這種燒錢不討好的「吞金部門」需要縮減人手。但失去來自企業(yè)用戶的興趣和關注,在我看來才是Google停掉Google Glass項目的根本原因。
來源:google
圖片來源:Google
在前幾次「穢土轉生」時,Google Glass就已經決定專做企業(yè)用戶的大生意了,這也是第二代Google Glass直接被命名為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的原因。根據介紹,Google也確實找到了通用航空、DHL、波音、福特甚至是IKEA等大型企業(yè)進行合作。
此時,Google對Google Glass實行的是「項目」化的銷售模式,即為企業(yè)客戶提供包括硬件設備和配套軟件服務的一站式服務方案。這種銷售模式的好處在于相關企業(yè)可以「開箱即用」,但缺點也同樣明顯:盡管Google Glass不是嵌入式開發(fā)設備,但Google針對大客戶的銷售模式卻讓Google Glass看起來像是一錘子買賣。
再加上Google Glass本身在功能和通用性上表現不佳,與其使用過時且不一定好用的Google Glass,倒不如直接采用通用性更強的AR設備。畢竟MR已經成為未來新方向,市面上為MR硬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的企業(yè)只會越來越多。
而Google Glass企業(yè)版,用一個不太準確的話來說,「就像一臺不能升級、不能破解、壞了只能重新買的iPhone 7」。
如果情況屬實,那為Google Glass給予所謂的「臨終關懷」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前無古人,后有來者
雖然Google Glass最終還是逃不掉被Google關閉的宿命,但無論我們怎么評價它,Google Glass仍然是AR技術當之無愧的開拓者。它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AR技術的巨大潛力,看到了AR技術的潛力和應用前景,并讓更多的人開始思考AR技術能夠帶來什么樣的變革。
而Google Glass「之死」,也再次向市場證明了硬件、內容和使用場景三者缺一不可的鐵律。無論VR、AR還是MR都需要更好的用戶體驗、更多的應用程序和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支持,才能真正被消費者和企業(yè)認可。
致此,Google Glass的使命才真正結束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hnmd004
- 世界要聞:谷歌眼鏡,正式宣告死亡2023-03-18
- 最新消息:支付寶轉銀行卡手續(xù)費_支付寶轉2023-03-18
- 如何補齊五大短板、推動換電重卡高質量發(fā)展2023-03-18
- 儲能日報·速覽【3月17日】|環(huán)球熱消息2023-03-18
- 樓繼偉:外資機構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不可或2023-03-18
- 焦點短訊!央行副行長宣昌能:硅谷銀行的資2023-03-18
-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耀斌:2023-03-18
- 財政部副部長夏先德:構建新發(fā)展格局不是搞2023-03-18
- 央行副行長宣昌能:環(huán)保、社會及治理(ESG2023-03-18
- 釔威科技:無補貼時代第一家新能源車企成立2023-03-18
- 如何補齊五大短板、推動換電重卡高質量發(fā)展2023-03-18
- 世界微動態(tài)丨2023充換電服務成為市場焦點,2023-03-18
- 實時:新能源車充電樁安裝遭遇四大痛點 超2023-03-18
- 抖音搶完酒旅搶美團,感覺還想干掉小紅書2023-03-18
- 花了一個下午,我把文心一言玩壞了_焦點日2023-03-18
- 能鏈智電于翔:電動汽車是未來光伏發(fā)電重要2023-03-18
- 全球熱訊:含塔筒最低2050元/kW,不含塔筒最2023-03-18
- 全球微速訊:PPT | 下一代鋰電池技術,固2023-03-18
- 最高2.67元/Wh!科華數能、特隆美、民電電2023-03-18
- 硅谷銀行金融集團將被納斯達克摘牌2023-03-18
- 天天報道:至少四家大銀行限制或考慮限制與2023-03-18
- 英國將于4月5日起取消對自中國大陸入境者的2023-03-18
- 北京市委常委、副市長靳偉:支持北交所深化2023-03-18
- 李彥宏:外界對文心一言的反饋跟我預期差不2023-03-18
- 當前資訊!PPT | 下一代鋰電池技術,固態(tài)2023-03-18
- 每日消息!儲能日報·速覽【3月17日】2023-03-18
- 意大利能源公司在墨西哥灣發(fā)現大型油田 儲2023-03-18
- 含塔筒最低2050元/kW,不含塔筒最低1520元/2023-03-18
- 我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靠泊珠海|環(huán)球2023-03-18
- 視點!光伏每日報,眾覽光伏天下事!【20232023-03-18